5月27日11時,由公司承建的四川攀(枝花)大(理)高速公路LM分部傳來喜訊,由公司、徐工集團和清華大學聯合開發的無人駕駛壓路機機群聯動作業在該項目測試成功,標志著無人駕駛壓路機已經能夠滿足瀝青路面碾壓施工規范,這在全球尚屬首次。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智能控制技術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優勢越來越突出,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全球展開了各種模式的研發熱潮,然而工程機械行業的施工車輛,還未被智能控制技術開發團隊和工程設備生產企業所重視。在省鐵投集團、四川路橋的大力支持下,公司花了2年時間,終于攻克了瀝青路面無人駕駛的技術難題,目前無人駕駛壓路機基本能滿足瀝青路面碾壓施工的需要。
校企聯合 無人駕駛壓路機亮點突出
2018年8月20日,采用高效、務實、共贏的校企聯合新模式,公司與徐工集團、清華大學簽訂三方戰略協議,深化產、學、研、用合作,制定無人駕駛壓路機長效的研發機制。經過2018年8月至2019年2臺無人駕駛壓路機和6臺無人駕駛壓路機機群聯動兩個階段的作業測試,成功實現了無人駕駛壓路機機群聯動作業,開創了瀝青路面無人駕駛壓路機施工的先河。
亮點 1:無人駕駛壓路機碾壓軌跡規律有序,碾壓歸集精確控制在2-3cm,碾壓均勻,壓實度、平整度等指標符合高等級公路的路面施工要求,保障不出現少壓、漏壓或超壓現象發生,保證瀝青砼路面的工程質量。
亮點 2:實現一名操作人員,通過智能手機遠程指揮多臺壓路機群聯動作業,實現路面碾壓施工現場無人化,減少壓路機操作人員數量,符合“機械化減人、智能化換人”的安全施工理念。
亮點 3:通過在壓路機柴油發動機排氣管端頭安裝DPF(微顆粒捕吸器)和四元催化器,來凈化燃燒不充分排出的黑煙和分離尾氣中的有毒有害氣體及刺鼻氣味,減少黑煙對空氣的污染,保障現場操作人員的健康,滿足隧道等相對密閉,通風不暢的環境施工的需要,提升傳統壓路機轉的科技含量。
以人為本 無人駕駛壓路機創效顯著
一項小小的技術改進,每年可以為企業降本增效上千萬元;一項技術創新成果,可以解決困擾企業生產的難題。公司承建的四川攀(枝花)大(理)高速公路LM分部路線起于G5京昆高速公路總發立交,沿金沙江至云南賓川,再到大理鳳儀,止于G56杭瑞高速公路大理鳳儀立交,是南下出川的重要通道。無人駕駛壓路機的投入使用,不僅可以保護員工身體健康,也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減少發生職業病危害的風險:瀝青路面的碾壓,瀝青混合料溫度高達150℃~170℃,在夏天進行瀝青路面碾壓作業,壓路機機手將承受上烤下蒸的高溫煎熬,對壓路機手身體健康影響很大。實現無人駕駛壓路機作業后,可以減少操作人員在有毒有害的施工環境,減少發生職業病危害的風險。
減少壓路機手:目前的壓路機機手工資基數在8000-10000元/月,按高速公路路面項目必須配備6臺壓路機的要求,需要配置12名壓路機機手,而實現無人駕駛后,現場只需要2人負責轉場和應急處理,可以減少10名壓路機手。
提高項目生產進度:無人駕駛壓路機的投入使用,將大大提高項目生產進度,搶回項目因新冠肺炎疫情耽誤的工期,攀大高速全線建成,將會成為四川經云南連接東盟地區的最便捷快速通道,對促進沿線經濟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利器 無人駕駛技術研發道阻且長
行百里半九十。目前,公司無人駕駛壓路機研究的核心技術共申請9項專利保護,其中3項發明、
項實用新型,對于提升施工企業的科技含量,掌握行業核心技術,提升路面品牌具有重要意義。而從長遠來講,開發無人駕駛壓路機,也是將來中國超級工程向全球發展的必備利器。
無人駕駛技術作為公司重點研發項目,在無人駕駛壓路機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但研發團隊將立足于實踐,繼續在安全性和實效性上攻關,在安全性方面,增加輔助控制系統,包括在GPS沒有信號的情況下開發出相對控制系統,減低系統局限,采用雙控、雙保險措施,增加安全保障,減少邊緣誤差。在實效性方面,完善自動化控制系統,加強施工環境的控制,可以根據路橋隧自動變換的程序;同時通過設置激光側向測距技術,來解決無衛星信號的隧道內,攤鋪機與壓路機機群的精確控制,滿足隧道內瀝青路面的碾壓施工,這也是下一個研究攻克的重大難題。